防腐剂
苯甲酸及其钠盐
- 功能:抑制微生物生长,延长食品保质期。
- 作用:广泛用于酸性食品中,对霉菌、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。
- 使用条件:在酸性环境下效果较好,pH 值一般在 2.5 - 4.0 之间。
- 使用量及范围:
- 在碳酸饮料中最大使用量为 0.05g/kg - 0.2g/kg。
- 在低盐酱菜、酱类、蜜饯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5g/kg - 1.0g/kg。
山梨酸钾
- 功能:抑制霉菌、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,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。
- 作用:能有效地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,并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。
- 使用条件:在酸性条件下效果显著,pH 值低于 6 时效果较好。
- 使用量及范围:
- 在酱油、醋等调味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1.0g/kg。
- 在糕点、面包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1.0g/kg。
- 在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05g/kg - 0.2g/kg。
抗氧化剂
抗坏血酸
- 功能:通过抗氧化作用,防止食品氧化变质,保持食品的色泽、风味和营养价值。
- 作用:不仅能抑制食品氧化,还能促进铁的吸收和胶原蛋白的合成。
- 使用条件: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,但在酸性环境中更稳定。
- 使用量及范围:
- 在啤酒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04g/kg。
- 在发酵面制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2g/kg。
丁基羟基茴香醚(BHA)
- 功能: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,延长食品的储存期。
- 作用:对热较稳定,在弱碱性条件下不易被破坏,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果。
- 使用条件:适用于油脂及含油脂食品,但使用时应注意控制用量,避免过量使用。
- 使用量及范围:
- 在油脂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2g/kg。
- 在油炸食品、干鱼制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2g/kg。
着色剂
胭脂红
- 功能:赋予食品鲜艳的颜色,增加食品的美观度和吸引力。
- 作用:色泽鲜艳,稳定性较好,但使用量应严格控制。
- 使用条件: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较稳定,对光和热的耐受性一般。
- 使用量及范围:
- 在果味型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05g/kg。
- 在糖果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05g/kg。
- 在糕点上彩妆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05g/kg。
柠檬黄
- 功能:为食品提供明亮的黄色调。
- 作用:色泽鲜艳,广泛用于食品着色,但使用时需注意与其他色素的搭配。
- 使用条件:在酸性条件下稳定,对热、光和盐的耐受性较好。
- 使用量及范围:
- 在风味发酵乳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05g/kg。
- 在蜜饯凉果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1g/kg。
- 在饮料类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01g/kg - 0.02g/kg。
苋菜红
- 功能:使食品呈现红色色泽。
- 作用:着色力强,但稳定性相对较差,使用时需注意控制条件。
- 使用条件: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,对光和热的敏感性较高。
- 使用量及范围:
- 在果味型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05g/kg。
- 在糖果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05g/kg。
- 在配制酒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03g/kg。
甜味剂
阿斯巴甜
- 功能:提供甜味,减少食品中的糖分含量。
- 作用:甜度高,热量低,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和需要控制热量摄入的人群。
- 使用条件:在高温和酸性条件下不稳定,使用时需注意加工工艺。
- 使用量及范围:
- 在碳酸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5g/kg - 1.7g/kg。
- 在糖果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2.0g/kg - 5.0g/kg。
- 在胶基糖果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5.0g/kg - 8.0g/kg。
安赛蜜
- 功能:赋予食品甜味,改善口感。
- 作用:甜度高,稳定性好,与其他甜味剂协同使用效果更佳。
- 使用条件:在较宽的 pH 值范围内稳定,耐光、耐热。
- 使用量及范围:
- 在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3g/kg - 0.5g/kg。
- 在糖果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2.0g/kg - 5.0g/kg。
- 在冷冻饮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3g/kg - 0.5g/kg。
甜蜜素
- 功能:增加食品的甜度。
- 作用:甜度较高,价格低廉,但使用量需严格控制。
- 使用条件:在酸性条件下略有分解,在碱性条件下稳定。
- 使用量及范围:
- 在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0.65g/kg。
- 在蜜饯凉果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1.0g/kg。
- 在糖果中的最大使用量为 1.2g/kg。
法规依据
以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)等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。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,包括罚款、吊销生产许可证等。同时,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,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、合法、适量,保障消费者的健康。